伺服短棒材自动送料机“精准上料四步法”:从安装到高效运行的实战指南
一、操作前准备:安全与参数双核查
设备状态检查
确认电源、气源连接正常,无漏电、漏气风险。
检查伺服电机、编码器、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无损坏,紧固螺栓无松动。
清理工作区域,移除障碍物,确保操作空间充足。
工件与模具适配
根据短棒材直径、长度选择合适的送料器,调整夹爪或滚轮间距。
确认模具与送料机中心线对齐,避免加工偏移。
在数控系统中预设加工参数(如送料速度、进给量、切削深度)。

二、伺服短棒材自动送料机的装料与定位:精准抓取是关键
手动引料
切换至手动模式,从送料架引出短棒材料头,推入送料滚轮或夹爪之间。
调整挡料轮位置,确保与棒材宽度匹配,防止侧向偏移。
料厚与夹紧力调节
操作气缸抬起滚轮,放入棒材后下压固定,确保夹紧力适中(避免过紧导致变形或过松打滑)。
根据棒材材质调整压料弹簧压力,硬质材料需增大压力,软质材料需减小压力。
初始定位
通过寸动按钮缓慢送料,将棒材前端送入模具加工区域。
使用光电传感器或接近开关检测棒材位置,确认初始定位误差≤0.05mm。
三、自动送料调试:参数优化与同步控制
送料参数设置
在触摸屏输入送料长度、次数及速度(如单次送料50mm,速度200mm/s)。
调整送料机与主轴的同步信号,确保棒材在模具闭合前完成定位。
放松角度调整
根据模具导正销进入时间,设定滚轮放松角度(如240°至90°),避免加工时干涉。
通过编码器反馈实时监控送料位置,动态修正偏差。
试运行验证
执行单次冲压试模,检查出料长度是否符合设定值(误差≤0.1mm)。
观察加工表面质量,如出现划痕或振动,需重新调整夹紧力或送料速度。
四、连续生产与维护:稳定运行与寿命延长
启动自动模式
确认试运行无误后,切换至自动生产模式,启动连续送料。
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重点关注伺服电机温度(≤65℃)和振动值(≤2.8mm/s)。
过程监控与调整
定期检查冷却液流量,防止切屑堆积导致送料卡滞。
若出现送料异常(如棒材倾斜、长度超差),立即停机检查传感器或夹爪状态。
日常维护
清洁:每日清理设备表面、导轨、滑块及切屑,避免杂质进入传动部件。
润滑:每周对滚珠丝杠、直线导轨涂抹耐高温润滑脂。
校准:每月检测送料长度精度,使用激光干涉仪校准编码器反馈值。
部件更换:每季度检查皮带、轴承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达到寿命周期的易损件。
五、伺服短棒材自动送料机的安全警示与应急处理
安全操作规范
禁止在设备运行时调整送料器或触摸运动部件。
操作人员需佩戴护目镜、防切割手套及安全鞋。
加工区域需安装防护罩,防止切屑飞溅伤人。
故障应急处理
设备无法启动:检查电源线、控制系统及急停按钮是否复位。
送料卡滞:清理切屑并检查滚轮夹紧力,必要时重新调整挡料轮。
加工质量异常:校准刀具位置,更换磨损严重的刀具或夹爪。